小 | 中 | 大 |
2025-04-17 21:2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田鹏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提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退市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害群之马”“空壳企业”不断出清;另一方面,风险警示公司积极作为,通过司法重整、内控整改、经营改善等多元路径化解退市或其他风险。 从风险化解成果来看,近日,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汉马”)、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曙光”)相继公告称撤销风险警示。具体来看,前者通过司法重整实现净资产转正,后者则以控制权变动及内控整改消除内控缺陷。这两家公司的成功实践,为其他面临阶段性困难的公司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借鉴,展现了多元路径在化解公司风险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ST汉马:重整程序化解净资产为负危机 根据公开信息,*ST汉马曾在2023年末陷入财务泥沼。数据显示,2023年末,*ST汉马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为-8.15亿元,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63亿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28.74亿元。彼时的*ST汉马偿债能力弱,且存在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鉴于此严峻状况,*ST汉马股票在2023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2024年,*ST汉马积极自救,全力推进司法重整程序,通过引入重整投资人,取得17.65亿元重整投资款,并通过债转股及留债等方式有效化解债务危机。 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ST汉马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期末净资产由2023年的-8.15亿元转正至32.98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至55.86%。经营层面,公司中重卡销量8775辆,同比增长12.23%,带动全年营收同比增长8.91%至42.22亿元,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持续经营能力得到一定改善。 根据公司公告,*ST汉马股票将自4月18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公司简称变更为汉马科技。 ST曙光:内控整改驱动经营修复 ST曙光的“摘帽”则是一场治理修复历程。相较于部分公司,ST曙光“戴帽”时间漫长,问题根源在于原控股股东一系列关联交易违规操作。 据悉,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此后的2022年和2023年度,公司更是接连触及“年报内部控制非标意见”以及“连续3个会计年度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这两项ST情形。 转机出现在2023年7月份,ST曙光完成控制权变动,北京维梓西咨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凭借司法拍卖成功成为新控股股东,为公司注入全新活力与变革力量。紧接着,2024年3月份,其通过司法调解妥善解决前期关联交易事项,从根源上斩断违规风险链条。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层深知主业才是立足之本,果断采取加强车桥等核心主业经营的策略,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扩大订单量,发力改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2025年4月11日,ST曙光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净利润亏损同比大幅缩窄2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较同期改善96%,营运资金较同期改善14%。 尤为关键的是,公司年审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均出具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并专项指出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影响已彻底消除。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4月21日成功撤销ST,迎来发展新契机。 事实上,除上述公司外,还有*ST文投等公司2024年度业绩或经营治理情况出现好转,在年报披露后也申请撤销风险警示。一系列积极变化背后,折射出上市公司风险化解机制的成熟演进。随着破产重整新规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则落地,上市公司风险化解手段愈发完善,更多存在阶段性困难的公司将通过司法重整、主业精耕与治理优化等多元路径实现蜕变。 与此同时,有关人士也提示“摘星脱帽≠风险完全出清”。撤销风险警示主要表明企业面临的特定风险情形得到阶段性化解,并非“一劳永逸”解决公司的全部问题。例如,*ST汉马2024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38%,处于较低水平,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79亿元,亏损幅度较大。ST曙光披露的产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整车销量同比下滑50%,仍面临业绩下滑压力。公司在摘星脱帽之后,得以轻装上阵,更需要着力夯实主业,增强持续经营能力和回报水平。投资者需综合判断公司基本面和风险化解进展等情况,不宜盲目追逐“摘星摘帽”概念。 (编辑 张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