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 中 | 大 |
2023-03-10 15:03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吴晓璐 科创板开板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一批业绩优、技术硬的上市公司已从昔日的“潜力股”成长为板块的“顶梁柱”,从“初生牛犊”成长为行业的“执牛耳者”。截至3月8日,科创板“千亿市值俱乐部”成员已有晶科能源、联影医疗、金山办公、天合光能、海光信息、大全能源等6家公司,合计市值达7831亿元,占板块整体的12%。 科创50成份股公司合计市值2.6万亿元,占板块整体的41%,平均市值514亿元。头部梯队公司稳扎稳打攻克供应链安全核心技术领域,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利用科创板上市平台创新发展畅通国内循环,吸引全球关键要素打通国际循环,为产业报国提供生动注解,为推动“双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标杆。 内外兼修提升经营业绩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与行业周期性波动,头部公司潜修“内功”,乘风破浪,以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根据业绩快报,科创50成份股公司2022年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113亿元、净利润715亿元,占整体的比例分别为51%、62%,扛起板块经营成果的“半边天”。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超七成公司业绩增长,合计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达到44%,远超板块整体29%的营业收入增速与8%的净利润增速;拉长时间来看,科创50成份股公司近3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7%、63%,为板块持续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多家公司取得跨越式发展,以成长的“加速度”回应投资者期待。科创50成份股公司中,7家营业收入翻番,14家净利润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硅料龙头大全能源在2021年度业绩基数较高的情况下,2022年度实现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34%,位列板块“盈利王”;国内蚀刻机龙头企业中微公司卡位晶圆制造关键设备,市占率持续提升,不断助力产业链进口替代,2022年度实现扣非后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183%。 芯原股份IP授权业务增长、动能进一步释放,沪硅产业300mm大硅片业务放量、业绩逐步兑现,两家公司自上市以来业绩均保持增长,2022年度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46%,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55%、122%,首次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预计将在年报披露后成功摘“U”。 资本“赋能”解企业之所急 亮眼业绩的背后,是头部公司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以供应链安全为己任的内生驱动力。科创板头部公司主要分布在集成电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相关产业链,分别聚集了18家、13家和6家行业龙头公司,这些公司上市后伴随着技术突破进一步扩大商业化应用领域,不断延伸从研发到产业的链条,打造“以产促研、产研互长”的良性循环。 如华润微MEMS器件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已应用于公司压力传感器系列、麦克风系列等器件生产,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关键技术已应用于智能高铁空调系统和新一代工业智能电表,为我国智能电网系统的战略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支持了我国在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加快自主可控的进程。 大尺寸组件制造龙头天合光能,凭借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表界面制造技术获得光伏技术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公司研发不辍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达8.5亿元,助力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科创板进入第四个年头,见证了一批公司与板块一同发展壮大,在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里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硬科技”之花。科创50成份股公司中,18家公司上市至今市值增长幅度超过30%,其中5家市值实现翻番。资本“赋能”下,曾经的头部公司“后备军”厉兵秣马抓住行业机遇,向市场证明技术驱动下公司成长的巨大空间,成功跻身第一梯队。 受益于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景气度,7家光伏、动力电池领域企业市值大幅增长。如国内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企业之一天奈科技,牢牢把握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两次再融资扩大产能,加快产品迭代升级,2022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净利润同比增长39%,公司总市值自上市以来增长35%。 科技自强逐全球浪潮 科创板头部公司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以成熟产品积极融入国际供应链,打造我国新的竞争优势,输出中国产业实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根据公司定期报告,科创50成份股公司中近半数实现产品远销海外,其中8家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如全球三家主要内存接口芯片厂商之一澜起科技,主要下游客户为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国际知名大厂,同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高壁垒抢占内存模组市场由DDR4向DDR5迭代升级带来的成长红利,2022年度净利润实现56%的大幅增长。 中国科创品牌“走出去”,国际投资者也纷纷将更多目光转向科创板市场。科创板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头部公司加速进入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篮子”。 目前,已有67家科创板公司先后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标普三大国际指数,其中科创50成份股公司有26家,占比近四成,其中20家同时纳入三大指数。此外,自科创50指数ETF产品发布以来,外资获入市科创板新通道,美国、日本、英国等多地境外交易所发布科创50指数ETF产品,据统计,截至2023年2月底,沪市境外指数ETF产品共有20余只,其中科创50指数相关产品10余只;合计规模接近70亿元,其中科创50相关产品规模近25亿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中欧证券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科创板公司通过境外发行GDR的方式主动走进国际投资者视野,打通国际国内双重融资渠道,更好利用市场、资本两种资源。 7家科创板公司发布拟发行GDR相关提示性公告,其中奕瑞科技、芯原股份、中控技术和天能股份4家为科创50成份股公司,中控技术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连续多年国内市占率已稳居第一,公司加快布局海外市场,计划通过发行GDR募集资金搭建海外销售中心、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提升海外业务的本地服务能力、加强与高端国际集团客户的合作及拓宽国际销售渠道,深化公司与全球客户的合作关系以进一步提升海外营收能力,外延内需助力提速增长。 (编辑 上官梦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