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 中 | 大 |
2025-04-29 12:1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讯 (记者李万晨曦)4月28日晚间,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龙股份”)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25.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增长134.54%。 经营业绩同比变动的原因主要系:半导体业务已成为驱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双增长的重要动力。公司CMP抛光材料、半导体显示材料产品已在国内主流晶圆厂、显示面板厂客户规模放量销售,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部分产品已取得国内龙头或销售领先的地位;报告期内半导体行业及新型OLED显示行业规模的增长,同样促进了公司半导体业务销售规模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前期孵化的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及高端晶圆光刻胶业务现均已取得销售收入,有利于上述新成长业务逐渐向减亏方向迈进。从而带动半导体业务及公司整体净利润规模的提升;降本控费专项工作带来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鼎龙股份是国内领先的关键大赛道领域中各类核心“卡脖子”进口替代类创新材料的平台型公司,目前重点聚焦半导体创新材料领域。 CMP抛光垫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51% 具体业务板块来看,半导体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半导体板块业务(含半导体材料业务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应用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亿元(其中芯片业务收入已剔除内部抵消),同比增长77.40%,占公司总营业收入比例持续提升。从各细分业务来看,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CMP抛光垫业务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71.51%;其中,第四季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28.77%。公司于2024年5月、9月分别首次实现抛光垫单月销量破2万片、3万片的历史新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程度随订单增长稳步加深,CMP抛光垫国产供应龙头地位持续巩固。 抛光硬垫方面,成熟制程客户稳定供应,交货量连创新高;产品技术节点提升,制程占比及客户范围持续扩大,相关新增产品取得批量订单。公司在本土外资晶圆厂客户取得突破,铜制程抛光硬垫产品已在某主流外资逻辑厂商测试通过并取得小批量订单,与更多本土外资及海外客户紧密接洽推广中,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全球CMP抛光垫领域强大的竞争力。产能建设方面,武汉本部抛光硬垫产线产能至2025年一季度末已提升至月产4万片左右(即年产约50万片),为未来进一步放量销售做好产能储备。 抛光软垫方面,各类产品产销快速提升中,公司潜江工厂于8月份实现扭亏为盈,转入持续盈利模式。集成电路制程用软抛光垫进入稳定供应状态,产品良率持续提升;在硅晶圆及碳化硅市场进行积极探索,拓宽市场,成功取得国内主流的硅晶圆厂家订单,产品种类持续丰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抛光液、半导体显示材料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除了抛光垫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半导体板块细分业务还有CMP抛光液、清洗液业务,2024年该细分领域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78.89%;其中,第四季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502万元,同比增长159.61%。 半导体显示材料业务2024年收入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24年该业务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131.12%;其中,第四季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74.81%。公司YPI、PSPI产品的国产供应领先地位得到巩固,是国内部分主流面板厂客户的第一供应商,市场占有率随销售增长不断提升;TFE-INK产品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提高,为订单规模持续增加打下良好基础。产能建设方面,仙桃产业园年产1000吨PSPI产线投产并持续批量供应,产能布局及生产体系能力提升;YPI产品启动扩产计划,在仙桃实施年产800吨YPI二期项目建设,计划2025年内完工试运行,以缓解武汉本部YPI一期产能压力,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产品订单供应。 新产品方面,多款新一代OLED显示材料的创新研发及送样验证,目标填补相关领域空白;目前,公司PFAS Free PSPI、BPDL产品各项指标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已完成性能优化、实验线验证阶段,并送样国内主流面板厂客户G6代线验证。快速推进PI取向液的产品开发,在客户端的验证已全面展开。 此外,2024年,公司在高端晶圆光刻胶业务、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业务以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应用,也取得了突破。 鼎龙股份的业绩高速增长以及新业务领域的拓展迅速也离不开公司持续研发创新投入。2024年,公司维持较高研发投入力度,报告期内研发投入金额4.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0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86%,为各类新产品及配套资源的快速布局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创新材料与技术的平台化布局持续完善,综合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同日,鼎龙控股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4亿元,同比上升16.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上升72.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上升104.84%。 (编辑 郭之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