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 中 | 大 |
2025-02-20 13:33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孙文青 2月19日晚间,为进一步聚焦核心自身免疫疾病(以下简称“自免”)业务,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生国健”)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丹生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拟与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三生”)签署《许可协议》,拟将公司612项目和708项目独家授予沈阳三生,许可区域为中国大陆地区。 根据协议,此次交易对价包括首付款1.02亿元,里程碑付款及后续权利金。沈阳三生可以在许可区域内利用许可专利、许可技术秘密以及三生国健许可沈阳三生使用的其他知识产权,针对合作靶点就所有适应症对许可产品进行研发、销售、出口和进口等。 公告显示,此次授权的项目为三生国健在研候选新药管线,均属非自免项目。其中,612项目为新型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目前处在临床前阶段;708项目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靶向PD-1和TGF-β的双特异性抗体,该项目已取得IND临床批件。 值得一提的是,自三生国健2022年提出专注自免业务后,便启动剥离非自免领域在研新药管线。此次是公司第三次向沈阳三生授予非自免项目。由于三生国健与沈阳三生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且沈阳三生直接持有三生国健6.42%的股份,因此该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三生国健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目的在于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及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公司整体战略布局,加快公司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改善公司业绩。同时,该交易将有效缓解公司未来的研发投入压力,提升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风险,最大化公司价值。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在早研层面将更专注于自免及炎症领域的药品研发,并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自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公司在自免领域的市场地位,逐步向国内领先的自身免疫制药企业迈进。 在三生国健持续聚焦核心自免业务背后,近年来,国内自免市场发展正进入快车道。头豹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中国自免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由172.05亿元增长至282.76亿元,其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3.22%。预计2024年至2028年,自身自免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由349.02亿元增长至879.85亿元,其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6.01%。 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询公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高级咨询经理郝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患者治疗需求不断提升。自身免疫疾病属于典型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患者对于药物具有稳定的长期需求,因此自免药物临床需求高、药物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快审批流程、简化注册程序等,为自免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中国自免药物市场加速增长。 作为国内自免赛道重要参与者,三生国健目前已取得明显研发进展,并在商业化方面获得良好表现。截至2024年6月30日,三生国健共开展14个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项目,其中5个已经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受益于主要自免产品收入持续实现稳健增长,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45亿元到12.28亿元,同比增加12.96%到21.14%;预计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39亿元到2.79亿元,同比增加15.57%到34.83%。 另外,根据协议安排,此次授予项目的未来研发支出将由沈阳三生负责。三生国健认为,一方面可大幅缓解公司未来研发投入压力,研发投入的减少将增厚公司业绩;另一方面,有充足的资金保障,项目有望加快临床推进速度,早日实现上市目标从而增加公司收益。 深圳高禾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合伙人刘盛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市场,国内药企的投融资活动活跃度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部分药企会优先向可以进入商业化的,或者快速进入商业化的方向聚集资源。 (编辑 孙倩) |